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 >> 正文
专访院士倪光南:我们离智慧城市还有多远?
发表时间:2018年4月11日 16:29 来源:《环球》杂志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这些年来,二代身份证作为实体空间实行人口管理和户籍制度的支撑是十分有效的,但其当初目标定位为“线下”防伪,只适合现场“人证合一”的身份识别,而不宜用于“线上”的、非面对面的网络远程身份认证。如前所述,一方面二代身份证的技术体系不适于网络应用;另一方面,如将公民的身份信息以及其他敏感信息传到网上,大大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而且由于身份证无法撤销,一旦被泄露将难以补救。

为此,应尽快地构建一个符合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要求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网络身份管理问题,为国家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至于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既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有政策法规制度方面的问题。因为大数据是新事物,法规制度建设等滞后于实践,所以在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当然,有关方面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为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开辟道路。

Q:在这些方面,你有哪些建议?

倪光南:智慧城市是一个技术高度集成的产物。据我了解,为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内有一些公司积极推进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变配电、空调暖通、电梯、消防、安防、停车场、照明、IT设备等领域,实现了“线上远程实时监控、线下分区专人保障、大数据全面增值”三种服务,使“智慧城市”、“智慧楼宇”能落到实处。他们采取了创新的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多种建设服务方案,可免费提供智能化改造,使用户能以零投入、零风险获得收益。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核心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比如我们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储备较为薄弱,产品高度依赖进口,产品和工艺与国际差距较大。目前工信部已经出台《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希望能够推动传感器产业取得突破。

此外,物联网节点分布广、数量多、应用环境复杂,使得物联网的安全性十分脆弱。当前,全球因物联网出现的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多。随着物联网应用在我们工业、能源、电力、交通等国家战略性基础行业,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我们需要重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尽快提升物联网的安全保障能力。

在城市治理方面,目前的关键是长期存在的数据开放问题。国家已经开始推动试点来改变现状,但还需要在试点中摸索完善的推进机制,包括数据的采集、开放、隐私保护,公众开放平台的建设、惠民应用的开发、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以及如何对试点城市数据开放的绩效进行评估。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建立数据采集、开放、运营维护的管理部门,真正建立数据开放的政府体系,才能推动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使智慧城市能够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

[1]  [2]  [3]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5027068号】
Copyright © 2015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