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 >> 正文
倪光南撰文:有件事,比芯片被人卡脖子更危险
发表时间:2018年4月26日 16:15 来源:创事记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因中兴被美国“封杀”,芯片产业受到中国人的高度关注。美国扼住了中兴产业链的咽喉,是不是就说明中国芯片产业技不如人呢?我认为这要分不同领域、不同场合去看,不可一概而论。

芯片差距不可一概而论

芯片分超级计算机应用、桌面应用、移动应用、工业应用及消费应用等不同场合。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安装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的“神威太湖之光”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排名第一。在移动领域,华为的“麒麟”也与高通基本旗鼓相当。但在台式机、笔记本领域,中国与国外有3-5年的差距。国产CPU很多用28纳米,国外可能是7个纳米或者10个纳米,工艺也更先进。

但一些比较特殊的芯片领域过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国外有差距,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做不出来。以往有种流传很广的说法,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在不考虑安全的情况下,一项技术如果自主研发可能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最快最便宜的办法是买现成的。然而我们过去在研制大型计算机时感受最深的是,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因地震勘探、天气预报等应用需要从国外购买大型计算机,国外公司要派人来看着,不允许用在别的地方。我们自主研发做到哪个水平,人家才会开放到哪个水平。较早地形成这种认识,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较好的原因之一。

从芯片产业来说,可以分为设计与制造两大部分。中国的设计水平还可以,最大的短板在制造。芯片制造接近于传统工业,涉及设备、材料、工艺、封装测试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大量资金,没有几百亿人民币可能都形成不了一条生产线。过去我们在芯片制造领域投入不够,要赶上发达国家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以及至少几千亿人民币的连续投入。

中国网信技术整体处于可用阶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过程。具体到网络信息技术领域,从用户体验来说,有个比较站得住脚的共同规律,是从不可用到可用,从可用到好用。我国在网信领域整体处于可用阶段。所谓可用,就是可以用,但性价比不够好,有些应用不能适应。并不是差到不可用,也没有好到好用。因此,顶层设计应该加大力度突破一些根本不可用的领域,进一步支持目前已经可用的领域,向好用方向发展,直至实现所有部分百分之百好用。

这个过程是比较难的,因而更需要坚守国产替代。比如某大型国有集团有大约40000台计算机,其中28000台已经实现从硬件、软件到后台全部国产化。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曾有过这样的情况:平时准备两台计算机,领导来了用国产的,领导走了还用回进口的。进口的是会好用一些,但即便如此也要坚持以国内产品替代国外品牌。不替代就没有推广应用的机会,只有越用才能越好用。

从体系建设的角度看,芯片和操作系统构成基础,在它上面有大量软硬件构成一个体系,再发展大量应用形成对体系的支持,这就是一个生态。生态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积累,特别是我们处于后来者的位置,而先到者已经实现垄断。微软在台式机领域的生态系统从1993年windows3.1应用推广开始算起,已经经历了25年时间。但在移动方面却没有成功形成自己的生态,被苹果和安卓挤掉。过去我们很多体系的生态支持不够,应该认识到,没有替代就建立不了自己的体系,把生态建设好需要加速替代过程。在这方面,政府的主导非常重要,一方面原因是用户已经非常熟悉现有产品,不愿承担替代成本,不愿意学习新东西;另一方面原因是垄断巨头的打压,比如早年在中国市场泛滥的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可能不清楚吗?实际上这是它们为打击国产操作系统起步采取的一个免费推销策略。

政府主导作用还应该体现在整合资源、避免内耗方面。目前我国以liunx为基础研发操作系统的公司大概有七八家,每家不过几百名员工,都没有跟微软这样的巨头单挑的实力。2006年,原信产部、国家版权局、商务部、财政部曾下发通知要求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希望给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一个机会。但由于缺乏协调统一,几家国产厂商打起价格战,最后竟出现零价格销售的乱象。

[1]  [2]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5027068号】
Copyright © 2015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