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移动媒体趋势报告:七成人用移动终端看新闻
发表时间:2014年11月13日 20:15 来源:腾讯视频 责任编辑:麒麟

腾讯科技讯 11月12日下午,“2014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腾讯科技企鹅智酷栏目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所共同发布了移动媒体趋势报告《中国网络媒体的未来2014》。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做了演讲。以下是彭兰的演讲要点。

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正是我们要面对的未来,这在中国尤为明显。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PC机上网比例,手机网民的规模超过了八成。

在移动时代,媒体的疆域也在拓展。移动媒体就等于新闻客户端?当然不是。移动媒体=内容媒体+关系媒体+服务媒体。

中国移动(微博)媒体升级

综合新闻客户端仍然是用户首选。每天多次打开新闻客户端的用户占比达到了77.5%。

新闻客户端形式的革新:新闻客户端对内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比肩甚至超越传统媒体。

短板:在移动端如何平衡轻量化阅读和深度内容,仍是需要持续优化之处。

综合新闻客户端机会有限,但在垂直领域可谓空间广阔。时政、财经、科技等领域拥有天然的关注度和广泛的信息数据,可称为垂直移动应用的新窗口。

移动自媒体:公众号成催化剂

在微信平台上,平均每天人均阅读文章5.86篇。日均阅读文章数超过3篇的用户占比达到51%。

自媒体面临可持续化的挑战。1.受政策、平台因素影响大;2.需要高度的自我规范与自我约束;3.专业能力决定生存能力。

中国用户如何使用移动媒体?

近半数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每天超过3小时。近七成用户更多使用移动终端阅读新闻资讯,而依赖电脑看新闻的用户不到一成。

近八成用户会在社交平台分享新闻。

中国移动媒体未来五个趋向

新闻客户端的社交深化;

UGC和内容众包模式升级;

入口向平台转化加速;

可穿戴设备带来数据资源扩张;

移动服务客户端的“媒体化”可能。

以下为彭兰演讲实录:

彭兰: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新的机会和大家分享我们今年的研究成果。

在去年的会议上,当时腾讯网和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网络未来的报告,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们断言整个中国网络媒体发生了三个方向的转型,视频化、社交化、移动化,当然所有这三个方向的转型最终都会落脚在移动化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上。所以,今年我们的报告更多是着眼于对移动媒体未来发展趋势的观察和分享。

我们所说的移动媒体不简单等同于新闻客户端,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今天的还有社交平台构成的关系未来,这正是我们未来需要关注的。所以,我们把我们的研究建立在这三个方向上,即对于内容媒体的观察、关系媒体、服务媒体未来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们在研究中国移动媒体发展趋势之前,我想可能更多的需要了解今天的用户正在变成什么样。刚才腾讯陈菊红从腾讯的新闻客户端行为上做了很好的分析,我们接下来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更大范围的调查,这个调查是腾讯企鹅智库上个月的时候完成,分两轮进行的调查,涉及到一共20万名移动终端的用户,当然我们并没有试图覆盖所有的用户,而是重度媒体的角度,重视新闻社交和服务的关联性。相关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数据,我们在接下来会跟大家分享其中一些。

首先,我们已经注意到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进入中国时间并不长,但是在短短几年时间,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他们已经变成了重度用户,在我们调查的用户中,每天使用移动终端超过5小时时长的用户在所有的时长比例中是最高的,超过26%。再加上每天使用3—5个小时这个区间的用户,有将近五成是移动终端非常重度的用户。他们除了在工作学习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我们的移动互联网或者移动媒体,而且从使用时间来看,基本上他们的夜生活都是和移动终端相伴随的。

当我们的用户在越来越多的使用移动终端时,他们在新闻的这样一种使用比例上也是超乎寻常的高。新闻的使用在所有的用户下载的APP里面比例是最高的,而且新闻和社交这两个词现在像影子一样,很难脱离,也就是说所谓的无社交不新闻,在今天的用户身上已经变成了现实。

我们也注意到在调查的用户中间,在三个方向回答的用户都有将近八成,第一个就是说是不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新闻,第二个方面我们是不是因为社交平台而增加了某些新闻的关注度,第三个问题是不是会因为社交平台的使用而增加对新闻的了解。这三个方面的比例都达到了将近80%。

移动媒体用户,当然新闻消费是他们最重要的需求,除此之外,其实他们对于新闻之外的那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娱乐当然也是移动媒体的重头戏。在娱乐领域里面,视频、游戏、小说和音乐这几者几乎是平分秋色的,但还有20%左右的用户,他们还有更广泛的娱乐方面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因为今天的移动终端对我们很多的用户来说已经变成了他生活和服务的一个平台,在这个方面,他们的需求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差不多有三成用户在移动终端上会有过对娱乐的内容付费的经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愿意为娱乐内容花钱。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40%的用户表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愿意花钱买娱乐,所以培养用户的这样一种付费习惯,在内容包括在娱乐内容这样的领域里面,应该还是任重道远的。当然,移动支付在今天已经变成非常普遍的行为,我想昨天双十一的数据也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旁证。

另外一方面,在移动服务领域里,应该说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以及在线商务应该是大有可为的领域。我们看到将近六成网民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了兴趣,当然还有一些网民已经尝试过这个方面的应用了。

在今天,当服务成为人们越来越多的普遍需求时,怎么样把内容媒体和服务平台打通?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在移动终端的媒体开发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

看完用户的行为之后,其实有一个很强烈的感慨,特别是在陈总的演讲中也提到了,那就是场景式移动媒体时代的新的核心要素。在今天这样一个所谓的移动时代,实际上也是一个场景的时代。这个场景,当然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偏向于空间环境的一种描述和研究,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偏向人们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下的行为研究,不管是哪一种,今天网民在移动终端上的行为都是和具体的环境相依托的。

当然,我们看到很有意思的这样一些数据,在今天的移动客户端使用上,除了一般性的休闲时间之外,卫生间和床也是人们最常使用客户端的场景。

我记得在很多年以前,当和我的学生们讨论未来网络媒体会不会对纸质媒体产生冲击时,当时有同学很自豪的说我可以把报纸搬到卫生间去,你能把电脑搬去吗?当时我们没有做出评论,但是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谓的卫生间读物正在从过去传统的报纸杂志转变成手机和移动终端。

另外一方面,在我们移动空间里的场景正在转变为公交的一个新的情境。同样的,过去我们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经常看到的大家手捧一本书看报纸的情境也正在被大家低头看手机的场景所替代。这是整个移动场景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对于我们的移动终端消费者来说,其实有的时候可能他们的场景考虑主要是看是不是更便宜一些,或者手边是不是有电脑。但是我们也发现,有将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用户,他们是会不加思索的在任何场景下、任何情况下选择用移动终端去进行购物,这一点可能也是超乎想象的。

看了这些数据之后,我们也要探索其中的规律,思考中间的内涵,到了互联网时代之后,社交成为媒体的新的要素,这也是赫芬顿邮报CEO反复强调的新的要素,但是在移动时代,我们可能需要注意的新的要素就是所谓的场景。

当然这个场景要再细想的话,它又分两种,第一个是固定的场景,也就是在生活中伴随着我们习惯的常量,这种常量的变化从刚才的调查结果来看,过去更多的是在客厅、书房,看上去可能更开放一些,现在转向了卫生间、床上这样更私密的地方,这可能是固定场景、更碎片的时间。

怎么样应用到这样一种场景的要素,现在大家都在谈LBS,现在更多的是聚焦此时此刻在什么地方,我们更多是解决他们在此时此刻这样一种需求的特点。

也许我们需要把这样一个此时此刻的场景往前再延伸一点,也可能需要往后延伸一点。比如说当一个客户在书店时,如果我们知道他是从家里赶过来的,还是说刚才逛了旁边的商场顺便到书店来的。两种行为和位置的区分,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他到书店来是一个非常认真非常努力的行为,还是很随意的顺带溜达的行为。因此,对于他之前的方位,对他之前的需求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的判断他此时此刻的需求。当然,我们接下来往后延伸的话,就是我们希望把他引导到新的地方去,他看完书以后是把他引导到附近的电影院还是餐馆,这也是对场景的挖掘。这是我们今天在做移动媒体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接下来,我想从用户使用比较多的几种移动媒体的现状角度进行交流。从调查来看,综合性的新闻客户端仍然是移动媒体的首选,移动客户端可能是门户网站的升级,大家在这样一个升级时代,其实对于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能更多的也在考虑怎么样把这样一种面向大众门户的模式和能够自定义的个性化的个人门户的模式进行结合,甚至还有一些移动客户端里面也出现了所谓的店中店模式,除了提供整合过的新闻内容之外,也给每个媒体提供了他们独有的专卖店平台。

当然,在移动客户端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垂直化的专业内容有了更高的专业需求,媒体现在也是在努力迎合满足这样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看,整个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思路过于传统,过于被过去的门户网站模式束缚。所以在未来怎么样摆脱今天的门户网站的思路在新闻客户端形成的牵制,这是未来综合性新闻客户端发展的一个更重要的方向,可能包括社交化的深化,包括用户生产内容的强化。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视频客户端可能是他们收看视频的一个工具,但是,同时这样一些视频客户端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一种媒体。今天视频客户端的竞争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媒体的竞争,并不仅仅是界面友好性的竞争,也包括我们怎么样能够跟更多的用户去提供更多原创的,甚至自制内容。当视频客户端把广告作为必杀技的时候,对盈利模式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另一方面怎么样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这是需要兼顾的一件事情。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视频客户端上,整个以工具或者以媒体形态的视频平台也可能向服务的平台发展,已经有这样一些视频客户端和商业化的应用连接起来了,这可能也是它未来的机会和空间所在。

接下来一个话题是自媒体。自媒体这个词最近这一年我们听到很多了,在场的很多人可能也在做自己的自媒体。在过去这一年中,微信的公众号毫无疑问为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催化剂,一方面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也有人提出了疑虑,甚至有人唱衰公众号。来自微信平台的数据告诉我们,今天的用户在微信上不仅仅只是聊天和社交,他们也需要去看新闻,也需要获得信息。所以,在今天的数据里面,在微信平台上,每个人每天要阅读的文章数量是超过了五篇的,每一天阅读三篇以上文章的用户数超过了用户数的50%。

公众号的文章里面排名前七位的,大家可以从我们这样一个数据里看到,当然有一些大家所熟悉的东西,比如说心灵鸡汤、段子、养生,但是除了这样一些看上去可能是用来调节气氛的内容之外,硬新闻还是有它的份量,我们不仅仅要了解怎么样让自己活得更好,我们还需要了解周围的环境。还有财经、科技类的资讯,其实在公众号被阅读最多的文章里面,也是排名前几位。

自媒体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实际在发生一些转向,可能这不仅仅是腾讯微信公众号的推动,也包括来自于微博的一些更重要的尝试,也包括我们的一些新闻客户端给自媒体提供的平台。

这样一个自媒体的转向,我想可能是大的两个维度体现,第一个就是从我们过去追求理想的情怀开始慢慢的落到实处,慢慢的要变成对于可持续发展盈利模式的追求。自媒体最开始是用来展现个人魅力的地方,但是今天大家也在把他们的粉丝变成自己的社群,把粉丝的力量变成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这个可能是未来自媒体发展更重要的方向。但自媒体在未来还会有很多的风险和挑战,环境对我们的智慧考验,我们自己专业能力对自己的能力考验等等,这都会决定未来我们自媒体的发展。

移动媒体在什么样的方向上可以完成自己的创新,我们也梳理了五个大的线索,这些线索的梳理还是刚才说到的移动媒体几个核心要素的梳理。就是基于内容的、形式的,或者社交的,或者是空间,或者是这样一种场景要素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创新性的线索。

在内容方面,我们是需要更严肃还是更八卦的新闻。也许移动终端在这样一个短平快的平台上,可能我们会觉得八卦内容消化起来容易一些,但是从澎湃新闻一问世就受到大家的瞩目,我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的移动用户并不是他们不需要严肃新闻,只不过他们需要被重新定义的更专业的严肃新闻。有一些按照亚文化的是一种思路,但是更加专业的新闻其实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聚合还是做原创方面,我们现在移动媒体会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当然,一个专业的媒体一定是以自己原创的内容为基础的,但是,从互联网开始,我们就已经发现,其实聚合的新闻整合的新闻在今天也会受到用户的关注,一个好的整合者可能不亚于一个好的原创者,但这个所谓的整合不仅仅只是一种内容的汇聚,它也包括内容的提纯,包括内容的精选。

在未来,以机器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整合可能还会越来越多,可能不仅仅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今日头条。但怎么样能够在这个原创内容的版权方面给予更好的保护,让机器的聚合也在尊重人的劳动基础之上去完成,这也是未来我们移动媒体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从媒体的形式来看,当然,今天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是一个多媒体时代,一般我们做媒体可能都会强调全媒体,实际上还有一个反行其道思维,大家都在做多媒体时,我们去做单媒体。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一年,有一些社交媒体就是靠做单媒体,只做听觉或者只做视觉反而获得了成功。可能从一个对于多的追求转而退到对单一手段的极致追求,也许对用户来说是一个好事情。

从空间要素来看,移动媒体现在可能比较多的在关注近处的概念,此时此刻的你在什么位置,我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一个媒体要再往前走一步的话,我们要考虑到怎么样把近处的人引导到远处去,解决了这样一个引导,可能也是移动媒体创新的线索。

当然,近和远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心理上的近和远,社交平台一直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一会是远的陌生人,一会是近的熟人,不管是大圈子、小圈子,远的近的,你只要找到此刻人们的心理需求增长点,可能都会找到未来的空间。

社区的发展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回归,就是在实名和匿名的线索上。最早的互联网是匿名的,大家都享受戴着面具的乐趣,后来Facebook把我们带到实名世界里。在今天我们会发现在社交平台里,有一部分平台又回归到匿名的情况,但是这个跟早期的匿名不完全一样,它把近和远两者又结合起来,现在的匿名是熟人圈的匿名,在熟人圈可以保持社会资本的维系,但是匿名又可以让你有适度的释放。我们能够把握好这样一个释放和社会资本维系度的话,这样的社区同样可能会获得自己独特生长的生命力。

当我们看了这些线索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从里面看到一些共同规律,这些创新的法则就是共同规律,也就是我们在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去探寻的目标。

第一,就是刚才不管是从远和近,从单媒体到多媒体还是实名匿名,我们看到它好像一个钟摆一样,做新媒体创新,无非就是你要判断什么时候一个产品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走到了极端,这个极端看上去可能是力量衰竭的时候,但也有可能是势能最大的时候,当回摆的运动在这样一种势能的推动之下,可能会产生非常强大的力量。所以,怎么样找到极点,找到这样一个钟摆运动的节奏,这是作为媒体一个很重要的要去把握的能力。

第二个方面,我们可能需要在限制中间去求变,去求发展。我们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现在很多的工具在对我们加以限制,微博只要我们发140个字,微视、美拍只要你发8秒、10秒的视频,看上去是限制,其实可能是解放。在今天有了碎片的限制框架基础之上,我们对于内容、对于形式,或者是对于容量进行限制,其实可能反而是一个求突破的思路。

最后,我们在做移动媒体的时候,我们可能要注意到虽然我们一方面抱怨今天越来越多的UGC看上去很业余,另一方面我们无能为力,假设我们能够通过一些工具和手段,让这些业余速成为专业的,我们用户的能量就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另外我们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收益。我们看美拍、美图秀秀这样的工具流行,就蕴含着网民巨大的需求,但是可能在新闻生产领域,我们现在看到的模式相对有限。

对未来做一下展望,未来的五个趋向已经蕴含在刚才我们对于创新线索的梳理中。

第一个方面,整个新闻客户端看上去太过传统,它需要有一个向未来的深化,而这个深化的方向,社交仍然应该是它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为我们面临着今天在客户端上新一轮的所谓信息的过载的时候,社交网络的过滤应该还是更为有效的,当然再加上技术的创新和对于UGC内容的再度包装和强化。

UGC内容一定还是未来移动媒体的核心要素,但是我们需要让它升级,我们需要把UGC包装到更为专业的框架里去。我们可能也需要在我们的UGC里面去挖掘那些更专业的作者,让他们为我们提供所谓的PGC。

第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不限于今天的客户端或者移动内容媒体,刚才已经说到移动媒体是三大部分,而这三大部分正在进行更深层次融合,所以未来的融合会带来几个巨大的平台,我们今天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于内容入口、关系入口和服务入口的平台化趋势。在整个大格局上,留下来的大赢家可能只有几个,其他的媒体可能更多的是需要在这些地方去找自己的合作机会。我过去经常用一个词叫傍大款,我想可能大多数媒体或者大多数企业需要找到傍大款的这样一种思路。

接下来就是可穿戴设备,作为移动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向,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大的推动。未来我们的新闻和内容的生产可以借助于可穿戴设备,有了更多的第一人称的报道素材,很多时候足球报道已经不仅仅是场外几十台摄像机产生的内容,更多是球员或者观众戴的谷歌(微博)眼镜或者可穿戴设备产生的内容,这会对报道样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可穿戴设备还有一个就是自我的数据化,每个人时时刻刻把它变成自我数据,当所有人采集的数据都显示他在发烧感冒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场流感正在爆发,这可能是可穿戴设备要在未来带给我们新的一种挑战。

还有一个方向,整个移动端服务的应用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商务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新的增长点,而这样一些服务类的应用未来会和我们的内容媒体要更好的打通,这些应用本身也有媒体化的可能,在今天的一些应用比如说像墨迹天气等等应用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雏形。

关于未来的展望,其实没有特别超出意料的地方,还是聚集在几个关键词。一个是物联网,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手机、平板这样的移动终端上展开我们的想象,但是当我们物和物相连、物和人相连、物和内容相连的情况下探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一切会有一个新的景观。

第二个词是云,我想未来云可能也会成为一种媒体,成为我们每个人一个新的个人的门户,一个新的个人化媒体的集成者,在这里面既有公共的信息,也有私人的信息,这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值得我们想象的空间。

最后一个是大数据,大数据今天越来越进入到移动媒体的新闻和服务的生产,未来它会成为一个要素,在内容生产、关系挖掘以及整个服务创新方面,数据都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当然,在这样的前提下,机器包括接下来我们论坛里面要探讨的机器和人的一种对抗,可能会呈现出全新的格局。

展望未来,今天我们只是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未来是在今天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里诞生的,所以未来就是此处,此处也就是未来。

高层访谈
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全面数智商业创新时代到来
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认为,随着AI成为全球IT技术与产业创新的中心,商业创新也进入全面数..
华为汪涛:深耕价值客户、商业和分销三类市场
5月8日,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3上,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企业BG..
观点态度
12岁即显现商业头脑 IT巨头公司戴尔的发展简史
从1984成立到今天,戴尔已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电脑、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和网络设备厂商。
5G毫米波网速优势显现,少了高速路的5G不完整
随着5G网络目前在全球各地的开通,5G毫米波在峰值速率上已经展现出了巨大优势。同时,工信部在..
移动互联
手机
智能设备
汽车科技
通信
IT
家电
办公打印
企业
滚动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8031908号-1
Copyright © 2020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