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T >> 正文
我是一名医生 浙江移动4G帮我送去最及时的治疗给患者
发表时间:2014年12月12日 13:02 来源:新科技 责任编辑:编 辑:HETFIELED

    急救车还未到达,医院的医生已经运筹帷幄,手术室的大夫也会提前进行准备,急救车入口处医护人员严阵以待,车一停稳便第一时间接治病人……在浙江,这样的情景不再只是电视剧中的画面。浙江省人民医院一名主治医师为我们分享了他工作的点滴,由预约挂号到120急救,由移诊疗到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移动4G的发展给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浙江“12580医院预约诊疗平台”造福千万患者

    “浙江移动推出12580医院预约诊疗平台,不仅为很多病人省去了焦急排队的时间,也使我与病人之间能够更好地配合了”,张医师告诉记者,“而且还有浙江预约挂号客户端,那些工作繁忙的病人用这个客户端可以轻松查阅自己的检查报告,对于病人和院方来说,都便利了许多。”

    四年前,全国首家“12580医院预约诊疗平台”正式启用,面向在浙就医人员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预约挂号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前不久新增了“检验报告查询”功能,实现了预约诊疗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医院检验结果一出,患者就能在第一时间收到12580平台下发的“检验结果已出”的短信提醒,根据提示,用户可以选择通过短信、Wap链接等方式获取并查看检验报告。目前已有九家医院提供“检验报告查询”功能。

    浙江移动4G“移动诊疗”开拓新局面

    事实上,随着4G网络、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除了手机预约挂号之外,更多的诊疗程序开始向移动化发展,“移动诊疗”日渐普遍。浙江移动就通过4G网络为医院搭建了远程医疗系统,实现了医生的远程会诊;又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搭建了120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急救效率。

    “不久之前,就有一位心肌梗塞的患者得救于4G移动诊疗。”张医师回忆起那起急救案例,非常欣慰。“当时,安装了4G移动终端的试点救护车接到一位老人的求救,急救医生初步预诊为心肌梗死。上车之后,急救医生在电脑输入患者身份证号,迅速调出电子健康档案,血型、既往病史、过敏药物等,患者一目了然;与此同时,救护车监护仪上所有生命体征信息也通过蓝牙同步到电脑上。为了进一步研判病情,急救医生立即与120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诊,诊断出患者确为心梗,甚至实现了心梗部位的准确定位。患者一到医院,立马被推进了手术室,及时抢救了过来。

    杭州市急救中心主任应旭旻告诉笔者,通过移动4G实时信息联网之后,上述准备工作中的一部分可在120急救车上完成,一般情况下能节省一个小时左右的抢救时间,而且通过视频会诊,让医疗专家“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大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救治率。要知道,对于心梗等危重病人,快一分钟,就多一份生还的机会。

    4G跟踪老人健康助力智慧医疗项目

    “作为一名医生,我工作繁忙不能时时陪伴在家人身边。所以,我给父母配备了4G检测仪。我不在他们身边的时候,检测仪可以实时监控老人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我会收到警报。”所以,4G不仅给张医生的工作帮了大忙,同时还给张医师的家人带去了关心。“我们医护人员最先了解这类设备,实践过程中就有一位老人靠它得救。所以,我赶紧给自己的父母也用起来,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们如果都能配备就更好了。”

    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仪,可以采集心电图、血压、血氧等生理指标,内置SIM卡通过中国移动4G无线网络上传到后台服务器,实现远程无线、实时监控,并对存档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当使用者的生理数据发生异常时,系统将自动向医生和患者子女发送提醒短信。

    “这个项目提高了我们基层慢性病管理和服务的水平,造福了广大农村慢性病患者,”县卫生局公共卫生科徐科长说,“这个项目对老人特别是空巢、孤寡老人进行零距离实时跟踪,让其子女、村卫生站医师实时掌握这些老人的健康和行动位置,帮助实现家庭养老,弥补养老护理资源的不足。”

    今后,浙江移动也将继续开发和丰富“智慧医疗”及其他医疗的信息化应用,配合卫生部门全力推进医疗信息化进程,打造一站式的智慧物联管理平台,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和互联互通,提升医疗管理水平与医疗资源利用率,为公众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医疗信息化服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