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欧创业营李善友:创业者的心境需要分享
发表时间:2014年3月28日 07:0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寻找这个时代创业者的痛点

李善友把自己创业时的痛点一一摆在面前,“创业精神是不能培训出来的,但是创业者的管理水平是可以提高的,创业者的视野也是需要提升的,创业者的心境更是需要分享的。”

不对商学院的在校学生讲创业课,而是发现这个时代最好的创业者,把他们聚拢在一起,陪伴他们共同成长。确定了教谁之后,李善友开始在中欧宣讲,并用自己的微博当作营销工具,第一期49名学生很快招满了。营员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为1.16亿元人民币,平均融资规模为57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龄为39岁,平均员工人数为300人,平均创业年限为6年。有意思的是,读了一个项目再读一个项目的“商学院回头客”比例颇大,32%为中欧校友。

第一期的课程设计,是拼盘式的。李善友并不讳言,“到第二年才搞清楚要弄什么。”

不过,“把一生人脉都筛选了一遍”的李善友,并没有让学生们失望,季琦、江南春、沈南鹏、邓锋、蔡明泼、吴晓波、黄怒波、童世豪、周鸿祎、古永锵、冯仑、郭广昌、张涛、王石……李善友选择的标准,是有“温度感”的大佬。

他们被要求不励志、不讲管理。凡是涉及到MBA教的内容,或者管理技巧、投资对接,统统去掉。

除了自己授课,其余的时间,李善友会在中欧经典的环形教室里找一个位置,从头到尾听完每一位讲者的授课。他并不避讳谈自己的边摸索边实践,2013年第二期创业营开营前,他才将教什么弄得清清楚楚。李寻找的路径,仍然是拷问曾经的自己,创业者最大的痛点,到底是什么?

“你以为你见得够多”,他用叉子在自己面前的一小盘蔬菜沙拉里挑了两片菜叶,他把那些自视颇高的创业者的心态也摊在面前,“解决它的只有一点——颠覆性创新”。结合时代背景,中欧创业营最后聚焦到“移动互联网的颠覆式创新”。

这个点,触发了两个方向,其一是互联网思维,其二是颠覆性创新。“你可以说,互联网思维是正在发生的颠覆性创新。”

极致化之后的水到渠成

中欧创业营把互联网思维用到了极致,一是产品,一是社群。

学员就是产品,产品能不能合格甚至超水平出厂,取决于课程,课程迭代的时间,堪称互联网速度——一个月,其间随时调整。因为太过追求完美,惊险的状况一再发生,两个月一次的课程,有时候还有一个星期开课,讲者却还是空缺状态。

商业世界里的创新发生在哪里,谁是最接近创新的人(也即最有温度感的人),他们能不能来中欧创业营讲课?李善友宁愿等待到最后一刻,等到最合适的讲者。比如,去年7月的案例可以说明李善友的策略,那个月,组织创新的课程讲者是搜狗CEO王小川,腾讯刚刚宣布4.48亿美元投资搜狗。

“思想特别新”的一类人,中欧创业营也大胆使用,比如敢于谈性在社交媒体上聚拢大量粉丝的“90后”情趣用品体验店店主马佳佳。不过,马佳佳作为讲者在中欧创业营上课,此后成为风靡一时的话题人物。之前,李善友毙掉了她的第一版PPT,理由是“太保守”。

李善友本人则在讲授互联网思维这一课时,大量引用了畅销科幻小说《三体》中的理论。

“新”让课程变得有血有肉,骨架当然也不能忽视。用于支撑的,是三本书中的理论,在中欧创业营,《创新者的窘境》、《精益创业》、《定位》是创业者们的“圣经”。这远远不够,李善友还在寻找更多能做支撑的经典理论,目前他最焦虑的是组织创新模块。“大时代变化下组织需要巨大的创新,上升到学术上,没有。”

[1]  [2]  [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