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T >> 正文
隐藏的智能管道:运营商业务转型的变与不变
发表时间:2015年3月25日 10:52 来源:新科技 责任编辑:编 辑:王鹏

尽管互联网流量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但互联网业务对流量的渴求与基础运营商流量供应之间的差距始终无法平衡,两大阵营之间或明或暗打过多轮口水仗。Google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甚至自建千兆宽带基础网络,并将这个“业余爱好”运作成了创新业务。几年来“Google Fiber”不断扩张,2015年再度宣布将新增对四座城市的支持,以满足其核心业务增长对流量的需求。

对基础运营商来说,这几年来一直面临“被管道化”的风险,在宽带运营战略上摇摆不定。做纯管道将失去产业链主导地位和利润,做全业务运营商则不敌互联网服务商和内容提供商的灵活,“智能管道”的概念因之出炉。2013年,三大运营商基本都确定了智能管道的发展方针,在2014年朝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流量催生的转型机遇

中国是互联网发展全球最快的国家之一,在2013年,中国GDP增长为7.7%,同时互联网业务增长了52%,远超GDP的增长速度。2014年互联网产业依旧蓬勃发展,主打超高清概念的4K电视在中国兴起,主流视频网站之间竞争加剧,争相提供1080P画质的视频,智能手机显示屏清晰度直追电视,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互联网的流量。

在国家推动信息消费的号召下,三大基础运营商成为了主力军。开放管道能力既是作为国有骨干企业推进信息消费的社会责任,也是促进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实际上,运营商智能管道能力开放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为互联网业务提供电信级网络保障、基于业务和用户的带宽分级保障、可信任的用户、通话和支付场景等,让互联网公司为之心动不已。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去年曾表示,中国电信要加强应用填充,稳固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业务,力争到2017年,实现新兴业务占比从23%提升为50%,“再造一个中国电信”。为此,中国电信下一步面向互联网转型方向聚焦到B2I和IIT,将互联网公司从过去的竞争对手,变为如今的服务对象和潜在市场。

2014年LTE的爆发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甚至加快了运营商建设智能管道的步伐。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指出,LTE倒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加剧了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迫使运营商加快向“更宽、更广”的智能管道转型。在政策支持下获得4G业务高速增长的中国移动,就提出了面向2020年“致力于移动改变生活,打造优质智能管道,成为值得信赖的数字化服务专家”的战略愿景。

隐藏的智能管道

在整个2014年,运营商着力向外界体现的,一个是网络建设层面的速度,一个是业务层面的推陈出新。例如中国移动,在2014年完成建设了70万个4G基站,推出了融合通信手机,整合了5大基地业务成立咪咕文化公司,推动通信业务的转型;再例如中国联通先后推出了一起沃、流量银行等流量经营平台,强调从语音向流量经营的转型。

智能管道似乎已经被淡忘,但只是隐藏到了幕后。对中国联通而言,向数据流量转型力推平台级的服务,与产业链联动实现价值共享、利益共享,最大化智能管道价值。中国移动的转型之路从根本上也是为了摆脱管道化的困境,力图在价值重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掌握产业链主导者地位。咪咕文化承载了其转型的重任,当然同时也招致了业界更大的疑窦。

中国电信的智能管道之路似乎更加纯粹。依托智能管道能力开放平台即“翼比特”平台提供给互联网企业一点接入,全网覆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并发及处理能力满足互联网现象级应用需求。除了应用上下行提速能力外,独有的路由优化功能无疑是杀手锏,优质轻载的CN2骨干网络为互联网公司提供网络加速服务,大大提升了互联网用户的访问质量。对中国电信而言,这也将大大提升网络的利用效率,实现管道的智能化运营。中国电信今年将以翼比特平台为基础,在集团层面实现对互联网公司全程全网的加速支持。

对基础运营商来说,2014年是全面推行智能管道的第一年,虽然各有变化,但总算万变不离其宗。智能管道之路大势不可逆,已经是行业的共识。如何调整心态和战略,实现管道能力的开放,找准产业链定位,是管道得以智能化、网络得以高效运营的关键。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5007775号-1】
Copyright © 2015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