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T >> 正文
拥抱大数据 长虹智能转型全面提速
发表时间:2016年4月22日 09:55 来源:新科技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日前 ,长虹发布全球首个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nited Platforms简称UP平台)。标志着长虹智能服务新兴产业的核心基础支撑能力已成功构建。在物联网时代,家电行业围绕“人”从终端产品功能性应用向通过终端产品提供内容与服务的转型趋势已不可阻挡,对于长虹来说,基于UP平台进行“产品+服务”的用户运营转型,发展智能服务产业将成为长虹未来创造增量的驱动力。

“基于UP物联运营支撑平台,我们可以采集、分析用户家庭智能家电产品的使用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并通过多设备和多维度数据标签实现对用户的精准画像。”长虹首席数据官(CDO)刘东表示。与互联网采集数据不同,UP平台采集的是物联数据,即用户在使用智能家电(以及一切兼容的智能终端)过程中,产生的设备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以物联数据为驱动,从而为用户带来主动、无感、精准的“所需即所得”的个性化服务,快速支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生活等领域孵化的物联网创新应用,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跨垂直业务线的物联网生态体系。

挖掘物联数据价值 创新智能服务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即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大数据包含数据感知、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应用、服务、安全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均能产生经济价值,全链条更是能形成产业聚集。相关软、硬件产品和服务,既能聚集企业,带动关联产业收入,又能汇聚人才、增加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行业观察家指出。

在新一轮互联网变革浪潮中,长虹率先启动“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智能战略,成为我国最早涉足大数据产业的家电企业。据悉,2013年长虹和 IBM成立大中华区首个大数据竞争力分析中心,并成立行业首个大数据公司。目前,长虹已拥有100多名高级大数据研发工程师,是家电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用户行为分析,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庞大服务器资源的公司。

而CHiQ智能电视、冰箱、空调及智能手机、厨卫等众多智能终端陆续进入市场,庞大的设备资源和用户群,使长虹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日益显现。目前,长虹智能产品近5000万台,由此产生的设备数据100PB;拥有5000万用户,用户行为数据超过80PB,用户标签15782个,活跃用户超过 1200万。

以UP平台物联数据为驱动,目前,长虹已经成功孵化出点点帮、妥妥医、购食汇、家事帮、能源管理、关护通、车联网、智慧学习等多个智能服务产业公司。实现“物+联”的新商业模式,助推长虹由产品运营向“产品+服务”的用户运营转型。以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支持,在做大长虹智能终端产业的同时做强长虹智能服务产业。

开放大数据资源 构筑物联产业生态圈

“UP平台是开放协同的,我们希望UP平台上有更多的友商设备、第三方服务公司、创业公司,通过平台共享与能力共享,一起共建和做大物联运营生态圈。为此,长虹愿意将已经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和能力分享给所有合作伙伴。”长虹首席技术官(CTO)阳丹表示。

据悉,与一些智能设备不兼容、生态封闭的物联平台不同,长虹UP平台具有安全、平衡和开放三大特征。物联网时代,数据安全是物联运营平台运营的基础,保护用户权益,UP平台从采集、存储、运营各个环节都拥有系统的安全技术和措施。

平衡是指“物”与“联”的平衡,过去长虹是产品的运营,其实是“物”的运营,在UP平台的支撑之下,未来会加上用户运营,即“联”的运营,实现长虹线下智能硬件产业与线下智能服务产业的无缝对接,提升研发效率、服务效率和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在未来实现大规模个性化产品定制和智能服务产业的孵化。

而在UP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上,长虹采用了目前互联网极为流行的“共享经济”和“生态思维”。对长虹来说,开放的核心是共享生态体系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尤其是数据资产,帮助第三方的内容、产品、服务优化,最终依托整体竞争力提升实现产业链的共赢,让品牌制造、提供内容和服务的人都能分享到产业升级后的红利。

目前,已有小蛋科技、酷派、美国PoplePowe、江苏物联、百微电子等数十家公司加入到长虹UP平台友商阵容,已联接长虹自有产品、第三方友商产品、传感器、智能硬件等几十大类,上百款终端产品,这些智能产品相互联接、协同,并实时产生用户行为数据,汇聚物联数据运营平台。

大数据的意义也绝不止于计算和应用,它标志着社会处理信息方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会改变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据相关机构预测,大数据分析及其相关的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4%,在2018年全球将发展到415亿美元的规模,到2020年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成为所有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踏上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节拍,长虹借势UP物联运营平台,其未来产业发展逻辑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5027068号】
Copyright © 2015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