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是徐小平老师的“网红论”么? (PS . 真格基金是“神奇百货”A轮融资的领投方)
早已成“人精”的天使投资人当然不傻,让创业者成为网红,只不过是他们的为拉高项目估值惯用的一种“套路”。高估值是创业投资的一种包装手段,即用自己较高的估值(或投资额)去给其它项目融资制造难题。这也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虚报估值和融资额的原因之一。
就像朱波说的“通过一波一波炒作以后,就红了,他有可能在这个事件当中没成,但是,他的品牌知名度和关注度已经足以让他在未来他选定的某一个行业摇身一变,他就成功了。”这个所谓的“成功”,与其说是创业者的“成功”,还不如说是投资人“成功”。投资方利用创业者的曝光率与知名度来窃取成果,然而通过事件营销走红的创业者却始终无法挽救根基不稳的企业命运。
曾带王凯歆入行的资深投资人林劲峰一语道破天机。“我其实很不同意这些孵化器让人家高中就去创业。我跟她说,那是骗她的,她老不信。我分析过:‘第一,你年轻;第二,你是女性;第三是你高中没读书。’这三个都是很好的炒作话题。”风投机构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往这些可怜的小鲜肉身上砸个几百万,万一不成功,大不了当作广告费。
另一位90后创业者“echo回声”创始人刘莙怡说过一句话,颇耐人寻味:“与其说是90后有能力,不如说掌权者愿意给年轻人机会。”
王凯歆们扮演的,是投资机构剧本里的某个角色,拥有“吸睛”标配——95后、未成年少女、萝莉、高中辍学、特立独行……在流水车间被“包装”好的创业明星,在创业真人秀银幕一站,叮一下新鲜出炉,又是一个神奇的风口少年/少女。
楼起楼塌 潮起潮落
对于媒体来说,满身是“噱头”的王凯歆们同样是被消费的“大肥肉”。通常,你会很愕然地看到新闻标题从“看!人家17岁就当CEO!”哐当一下变成“看吧!17岁当CEO?一看就不靠谱!”当初把他们吹向风口的,不只有资本力量,还有一同欢呼、追捧、高潮的媒体势力,尾随着一大波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在创投圈乐此不疲的游戏里,投资方、媒体与公众成为共谋,最终“杀死”了一个又一个被当作牵线木偶般不停旋转、入戏太深的创业演员。
一会儿把她捧到上天,一会儿又把她摔下神坛。
这跟郭敬明毫无逻辑的肥皂剧有啥区别?
话又说回来,这不能全怪媒体,因为创业圈本身,每天都在上演着太多的“肥皂剧”呀!
谁的“创业时代”?
2015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句口号,高频地回荡在耳边,几乎在业界大大小小的每一个场合出现。从官方、投资人到媒体,不遗余力传递一个理念“这是创业最好的时代!”
但他们几乎都不会告诉你创业的真相——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创业是九死一生的战役、成不了巨头就会死掉……
你所理解的“创业”,很可能与真正的商业战场,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你所预测的“风口”,很可能只是巨头吃饱打嗝后放的一个屁。
你所期待的“巨富”,很可能是庞大资源、人脉、战略、机遇等因素聚合反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