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保荐制度反思:募资4.6万亿没培育出一个阿里
发表时间:2014年5月17日 07:00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本报记者 张学光 北京报道

2004年5月10日,证监会对外公布了首批保荐机构名单和保荐代表人名单,时至今日,保荐代表人这个职业已经整整走过了10年的时间。

当本报记者拨通一位当年首批注册保荐代表人的电话时,他有些恍然,“哦?是吗,我都忘记了……确实是10年了。”不过,他还清晰地记得,当初首批公布的名单是609人。

10年之后,按照证监会官方网站披露的数字,目前在册的保荐代表人是2450人,数量是10年前的4倍多;然而这10年间,A股上市公司只增加了不到1300家,较之于2004年之前的1200多家上市公司相差无几,也就是说,保荐代表人的扩容并没有带来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激增。

10年来,这些当年怀揣着成为“本土投资银行家”的梦想而入行的保荐代表人,现如今却成了每天埋在申报材料堆里的“投行民工”,还不得不面对制度的束缚、同行的嫉妒和舆论的质疑……

“只荐不保”的质疑

“签一个字就要几十万。”这几年来,保荐代表人这个职业几乎是在公众舆论的误解中走过来的。

2004年,A股在启动保荐人制度的时候,当时上证综指是在1600点左右,10年过去了,目前上证综指也不过2000点。

根据记者用Wind所统计的数据显示,这10年来,在保荐制度下A股总计有1288家公司完成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超过18000亿元;券商投行服务于1363家公司的增发,募集资金总额超过23000亿元;还有93家公司配股,募集资金近3200亿元。

10年4.6万亿的巨量融资面前,A股市场“融资”和“投资”的天平始终难以维持平衡。

特别是从2009年新一轮IPO启动、创业板挂牌的5年来,上证综指从3400点一路跌下来,截止到今年的5月15日收盘价,保荐上市的443只中小板股票有356只跌破发行价,占比超过八成;保荐上市的379只创业板股票有271只跌破发行价,占比超过七成。

而反过来,仅这5年间券商投行、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总计从新股发行上就赚了将近400亿的发行费用。

一些A股的投资者将此迁怒于保荐人,在当他们听说那些投行保荐代表人动辄数百万年薪的时候,几乎都气不打一处来。

对于“只荐不保”的质疑,保荐代表人也觉得甚是委屈,“我们现在市场的问题不能全指望保荐人制度来解决,很多问题就摆在那里,当初尚福林主席在想,郭树清主席也在想,现在肖钢主席上来了还在想,保荐人制度只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环节。”一位已经从业10年的投行保荐代表人向记者说道。

至于说为什么10年保荐制度下,A股只新增了不到1300家公司,数量和上一个10年通道制下新股发行数量几乎无异,他想了一下,“是啊,因为发审委只签发了1300张发行批文啊。”

这10年来,不断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认为目前的保荐制度和此前的通道制几乎无异,而原因就是目前新股发行上的供求关系并没有突破行政管制的束缚。

“我认为总体上来看,保荐人制度的作用是积极的。”现在已经身为方正证券董事长的雷杰,也同样是在2004年注册的首批保代,在他看来,“保荐人制度首先是把上市公司责任和保荐代表人个人的责任联系起来,这种挂钩让保荐代表人在项目上更加尽心尽责;其次,10年来在保荐制度下确实为中国资本市场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人才,而靠这个吃饭的人都倍加珍惜这份声誉;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专业的人才,改变了券商之前依赖于政府和权力资源生存的模式,让投资者更加认识到专业人士的价值。”

“当初管理层提出保荐人制度,就是要通过个人的声誉和努力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现在市场有误解,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珍惜这份声誉的。”一家中型券商的投行副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1]  [2]  [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