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保荐制度反思:募资4.6万亿没培育出一个阿里
发表时间:2014年5月17日 07:00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10年保荐制度,你要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说从A股指数上来看,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我们也没有培育出一个像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伟大的公司。”回顾过去,接受记者采访的保荐代表人多少有些唏嘘。

2013年6月份,IPO开闸仍遥遥无期,几大券商纷纷传出减薪裁人的消息。60多名保荐代表人在新浪的微博上成立了组织,取名叫“荣呆会”,“在很多人眼里,这不过是一群在‘荣大打印店’整理过会材料的苦逼。”他们这样自我解嘲。

这些当初立志做“本土投资银行家”的保荐代表人,在享受过制度的红利之后,正在经历着身份的落寞,他们要做本应该是会计师和律师的工作,还给客户传达解释会里的各种意图,而无暇顾及产品设计、价值挖掘和行业分析。

“尽管我们当初立足于荣大,可是我们最终是要走出荣大的。”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喜欢用“本土投资银行家”来立志,“相较于海外同行,本土投资银行家其实背负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而进入到2014年,A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风声越来越近。

“注册制并不会减轻中介的责任,反而会加强,特别是对于签字人在公司上市后的责任追查,从去年那一轮核查就可以看出来,证监会在监管的力度上在加强。”上述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行部副总经理认为,这样一来就改变了此前保荐人和发行人利益一致的情况,让保荐人和发行人在利益上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会计师和律师也会担起更大的责任,保荐代表人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  [2]  [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