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T >> 正文
创业第四年的知乎,缘何同时获得BAT三家的青睐?
发表时间:2015年11月4日 18:01 来源:新科技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一向颇为低调的知乎这两天成了热点,被曝完成C轮融资,金额为5000多万美金,投资方则包括腾讯、创新工场等机构,融资后知乎的估值为3-4亿美元。虽然此消息目前尚未得到知乎及腾讯方的证实,但据多个第三方信源透露:基本情况属实,仅待细节确认。

相信知乎的此次融资无论在时间节点,或是金额方面都已超出了不少互联网圈内人士的预期。另据可靠消息称,在此次C轮融资过程中,包含BAT在内的多家投资方都曾抛出橄榄枝,竞争十分激烈。寒冬来临之际知乎用什么来打动投资人?“小而美”的知乎缘何能够同时获得BAT三家的青睐?作为长期的知乎用户和此事的关注者,笔者姑且也跟各位一起做个梳理。

知乎是一个怎样的公司?

根据IT桔子所收录数据及公开资料显示,知乎创建于2011年,主产品为问答社区,用户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分享知识、经验、见解。知乎早期维持邀请式注册机制,2013年5月面向大众用户开放注册。此前,知乎曾分别获得来自启明创投及创新工场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并于2014年完成由赛富亚洲基金领投的 2200万美元B轮融资。

说它“小而美”,其实也并不准确。上个月笔者在与一些互联网圈的朋友们交流时大家还在说,若非一直关注知乎的人,可能很难敏锐地发现知乎的变化。不少人去年对于知乎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个稍显小众的社区,然而一年多的时间过后,知乎仿佛突然就褪去了青涩的气质,迅速地成长起来。根据知乎官方所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知乎社区已拥有2900万注册用户,月 UV 1.1亿,月累积页面浏览量达3亿。现在知乎全站已累计产生约620万个问题,以及近2000万个回答。用户总回答4,129,244,445字数,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近100倍,鹿鼎记的2580倍。

这样的成绩可能对于巨头公司们不算亮眼,但如果你熟悉社区类产品,就不难理解这些数字所意味的用户黏稠度和其背后的价值。

BAT们缘何同时对知乎产生青睐?

不同于目前已有的消息源,据最新了解,此轮融资并非只有百度和腾讯两家公司与知乎进行沟通,商讨投资事宜,阿里同样也向知乎伸出了橄榄枝。除导流之外,作为用户中高端收入比例颇高的知乎,其所能提供的高质量及高可信度UGC评价对阿里来说亦是十分稀缺的资源。

而据了解相关情况的内部人士透露:早在13年,阿里就曾派内部团队来北京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开展交流,知乎是其中一站。阿里彼时的目的在于交流社区运营经验,并讨论双方针对图书等品类进行导购评价相关深入合作的意向。这个合作据说在当时被周源和黄继新以时机并不成熟、并非首要内部目标为由婉拒;而后,阿里也一直保持了对知乎的兴趣。

回过头来说,让BAT们同时青睐的原因很简单:知乎是目前中文互联网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11年-12年时,国内还有略晓、百度新知、米饭等一大批问答网站。但由于社区产品的复杂性和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等诸多原因,最终只有知乎坚持了下来。结果是,目前知乎业已成为国内公认的高质量讨论社区和高品质原创内容源头,在自身所处领域具有“垄断”地位。

知乎的“创新之处”在于:

1. 用问答的产品形式建立了一个持续的、源源不断的内容生产体系,并且从早期的互联网等头部领域开始“精耕细作”,逐渐辐射和影响到更为广泛的人群。(你现在已经能在知乎看到诸如医生、警察、律师等不同工种职业人群的回答,而这一情况在2013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2. 创建了一套迄今为止中文互联网产业中最为成功的优质内容过滤和发现机制,包括权重算法,赞同反对排序等。

传媒界和互联网平台上有关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的争论由来已久,对于BAT们来说,渠道自然不是问题。由于这个先决条件的存在,知乎的优势:高质量的用户群及内容的价值得以被聚焦展现。

在此之前,BAT们的战略是:你投滴滴,我有快的;你投点评,我有美团(糯米)。而当吃、喝、玩、乐、用等需求逐渐被逐一解决时,巨头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就转向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剩余高频需求上,比如内容生产及内容消费。

而当轮到知乎时,巨头们才恍然发现:市面上居然没有一个能够与之相当的产品。百度知道?贴吧?天涯?豆瓣?恐怕差别都十分巨大。甚至相比于被视为知乎老师的Quora,4年后的知乎也与其有了不小的产品差异和发展方向的区别。(比如知乎日报)

引用一段知乎用户“沈一冰”在知乎站内“腾讯领投知乎C轮融资的事情是否属实?专业人士如何理解其中的原因?”下的回答。

为什么知乎会没有对标?实际上有很多人想做,但是无一能达到为大众所认知的程度,也有很多其他想要做单一领域的问答社区,但无一成功。我觉得主要原因也许在于,知乎所经营的事业是“知识的管理”。

如果说Wikipedia也是做知识管理的话,wiki就像是自然博物馆,严谨、科学、冷色调,博物馆的管理员和科学家躲在展品的背后默默做着维护;而知乎不同,知乎像是一个喧闹、多元化、动态的广场。用户在广场上分享自己的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他感兴趣的知识。同时,这些获得知识的讨论过程会永久性的留在这个广场上,后来者可以听到前行者留下的声音,做出自己的判断。比如我个人在知乎分享自己金融从业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的同时,就收获了自然科学、美食、旅行领域的知识。而那些单一领域的问答社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知识过于单一,大量同质化的知识和用户在一起时,知识在这个局部无法获得足够的交换从而产生用户的价值。

相较于阿里的电商基因和百度的行事风格,知乎最终选定腾讯似乎更像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腾讯的产品大多基于“人际关系”,同时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成功,对优质内容所蕴含的价值必然也有着独立的判断,两者的部分产品优势互补之后,具备更大的发展及想象空间。

此外据小道消息称,Pony除是知乎的早期用户外,直到现在也仍然保持着定期登录知乎浏览内容的习惯。也无怪乎丁香园CTO,同样也是资深知乎用户的Fenng在9月初就曾在朋友圈发出过“腾讯应该投资知乎”的感慨。

知乎携手腾讯之后,双方可能有哪些发挥空间?

知乎CEO周源在年初对外接受采访时曾表示,Quora绑定Facebook账户是因为Facebook 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我们不拒绝和“基础设施级”的产品合作,主要看对用户是否产生价值。

微信就是这样一个基础设施级的产品。因此笔者认为:双方携手后,首要合作的方向极有可能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产品深度对接。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人们主要信息通道的来源之一,而日常众多公众号所推送优质内容的源头,往往都来自于知乎。

事实上,知乎与微信的合作早就有所端倪。由于知乎用户长期受抄袭和原创侵权困扰,今年年初知乎曾与微信合作,开辟了侵权处理的绿色通道,用户可以通过该通道快速维权。这事儿若非有高层达成一致,你信吗?据说在当时阶段,知乎创始人周源和联合创始人黄继新就曾多次前往广研拜访马化腾和张小龙。

此外,13年时还曾有传言说知乎在考虑开发一款职业社交类App,产品逻辑类似“职业名片”,集成个人在知乎的主页介绍及所回答专业类别问题的展示,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作罢。而新浪微博也曾在13年底提出名为Pages的重点项目,其中一项改进也在于引入知乎作者的页面,可以看到他在知乎上的精彩问答等,但整体效果并不好。如果后续腾讯及知乎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类似于目前与LinkednIn的产品合作:在微信个人资料页面中加入单独的知乎profile链接,相信会有不错的展示效果。这应当也符合微信所信奉的 “更好地连接人与人”的产品理念,及周源所认可的“帮助用户打造个人品牌,对用户产生价值”的初衷。

最后,根据可靠消息,由于腾讯的牵线,知乎与搜狗的合作早已提上双方日程。两方甚至将在本周内正式举行产品发布会,相信详情将会很快揭晓。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5027068号】
Copyright © 2015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